其他方式登錄
掃一掃微信咨詢
010-53652212
(工作日)
152 0110 5575
152 1011 0562
(周末)
QQ咨詢
首頁 > 3D資訊

新型生物復合材料!為3D打印人體仿生皮膚奠定基礎

魔猴君  行業(yè)資訊   893天前

人氣 578

2022712日,來自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創(chuàng)造出了一種新型生物材料,可用于制造擁有類似人體組織結構的仿生皮膚。研究團隊開發(fā)的生物混合復合材料具有獨特的成分,由膠原蛋白與 "兩性離子 "水凝膠混合而成,材質柔軟且具有生物相容性,有足夠的靈活性,能夠承受持續(xù)的變形。雖然科學家們的研發(fā)項目仍在進行中,但他們表示這種生物墨水有一天可以作為3D打印患者細胞支架的基礎,從而有效地就愈合傷口。

這項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之一Nikolaos Bouklas說:"我們最終的目的是想創(chuàng)造一種可以用于再生醫(yī)學的材料,例如一塊可以承受部分原始負荷的支架,直到組織完全再生。用這種材料,你可以用細胞3D打印一個多孔的支架,最終可以在支架周圍形成實際的組織。"

△生物混合復合材料的顯微圖像,細胞(紅色)被播種在膠原蛋白的纖維狀結構(黃色)上。圖片來自康奈爾大學。

天然材料與合成材料的結合

鑒于人體不斷運動的性質,我們的組織既要足夠柔軟,可以根據指令彎曲,同時也要足夠堅固,以承受持續(xù)的負荷。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小組表示,當這些細胞變得破舊或損壞時,水凝膠和合成材料可以作為替代品,但兩者都不具備適當的生物和機械性能,無法同時做到這一點??茖W家們認為合成塑料往往缺乏支持和維持活細胞的能力,難以生成可以發(fā)揮作用的微觀結構組織。同時,當涉及到膠原蛋白、纖維蛋白或透明質酸等天然聚合物時,研究人員認為盡管它們能夠復制活體組織的生物相容性,但它們往往更脆弱。

為了制造一種具有靈活性和細胞友好性的生物墨水,以便能夠生產出接近真實的人造皮膚,研究團隊將目光轉向了"兩性離子水凝膠"。具體來說,科學家們發(fā)現將膠原蛋白與這種含有正負電荷分子基團的材料混合在一起,可以使其在支持細胞生長的同時承受多種沖擊。

該研究的另一位共同主要作者之一Lawrence Bonassar解釋說:"這些電荷基團與膠原蛋白中的負電荷和正電荷基團相互作用,這種相互作用使材料能夠消散能量并實現高水平的韌性。"

△康奈爾大學教授Lawrence Bonassar。照片來自康奈爾大學。 

為更真實的人造皮膚打下基礎?

有趣的是,在他們的論文中,研究人員說他們的生物混合復合材料的配方只需要 "簡單的混合",因為他們的膠原蛋白自我組裝成纖維狀網絡,這反過來又與周圍的水凝膠發(fā)生了離子連接。據Bouklas說,這生成了在天然軟骨中看到的相同的膠原蛋白相互連接的網絡,否則這將是非常難以生產的。

研究團隊對這種材料進行了測試,結果顯示,與未經處理的聚合物基質相比,膠原蛋白的添加使其彈性模量增加了40%。他們還發(fā)現將膠原蛋白與水凝膠結合在一起能使材料在開裂前吸收11倍的能量,同時使其具有類似于關節(jié)軟骨等組織的特性。

在生物相容性方面,科學家們發(fā)現他們的膠原蛋白聚合物支持細胞生長的能力提高了100多倍,而且它顯示了90%以上的細胞存活率。研究人員說,他們打算繼續(xù)研究這種材料背后的生物合成過程,他們現在已經開始測試其在組織的3D打印方面的可行性。

HK inno.NT&RBiofab合作,使用其3D生物打印技術制造人體皮膚。圖片來自T&RBiofab。

3D生物打印組織的潛力

盡管3D打印人體組織通常仍處于實驗室測試階段,但僅在過去幾年里,其背后的技術就有了飛躍性的發(fā)展。20221月,伯明翰大學和哈德斯菲爾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透露,他們已經開發(fā)出一種用生物打印的皮膚來治療深層傷口的方法。同樣,去年年底,NOVOPLASM聯盟宣布創(chuàng)建了 "世界上第一個"3D打印免疫皮膚模型。該模型是利用冷等離子體技術開發(fā)的,將來可用于治療感染性燒傷和刺激性皮膚移植等疾病。

除了傷口愈合的應用,3D打印還被用來為護膚品研發(fā)創(chuàng)造組織。例如,HK inno.NT&R Biofab已經合作,旨在開發(fā)用于藥物測試的3D生物打印組織,這可以作為對動物測試的替代。

研究人員的發(fā)現詳見他們的論文,題為 " Simple synthesisof soft, tough, and cytocompatible biohybrid composites/柔軟、堅韌和細胞相容的生物雜交復合材料的簡單合成",該論文由Cameron Darkes-Burkey, Xiao Liu,Leigh Slyker, Jason Mulderrig, Wenyang Pan, Emmanuel P. Giannelis, Robert F.Shepherd, Lawrence J. Bonassar Nikolaos Bouklas共同撰寫。

相關論文鏈接:https://www.pnas.org/doi/abs/10.1073/pnas.2116675119



來源:https://www.3ddayin.net/3ddayincailiao/qitacailiao/42758.html

   
魔猴折讓
魔猴迎賓
流程
廣告位
二維碼